2021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A.铝

B.硅

C.氧

D.铁

2.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花生霉变

B.铜丝折弯

C.纸张燃烧

D.铁的生锈

3.下列物质中,硬度最大的是(   )

A.金刚石

B.石墨

C.活性炭

D.焦炭

4.下列物质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

A.棉花

B.羊毛

C.涤纶

D.天然橡胶

5.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空气

B.氮气

C.煤

D.海水

6.常温下为紫红色固体的是(   )

A.锌

B.铁

C.铜

D.银

7.年5月22日,“祝融号”火星车安全驶离着陆平台,到达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锂离子蓄电池在“祝融号”供配电系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元素周期表中锂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为3

B.元素符号为Li

C.属于金属元素

D.相对原子质量为6.g

8.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不需要使用的一组仪器是(   )

A.大试管、铁架台

B.烧杯、玻璃棒

C.集气瓶、酒精灯

D.导管、单孔塞

9.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   )

A.B.C.D.

10.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木炭可作冰箱除味剂

B.用食醋浸泡鸡蛋的方法,可制得无壳鸡蛋

C.将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可得到炭黑

D.油罐着火时用水喷淋的目的是降低油的着火点

11.次氯酸钠(NaClO)和二氧化氯(ClO2)都可用作消毒剂。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次氯酸钠属于氧化物

B.二氧化氯由1个氯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C.次氯酸钠中钠元素、氯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1

D.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比二氧化氯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小

12.在压强为kPa时,将1L氧气置于密闭容器中降温,变为淡蓝色液体。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氧分子的体积变小

B.氧分子的质量变小

C.氧分子的数目变少

D.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13.某兴趣小组利用压强传感器研究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的情况。用3个mL的烧瓶收集满纯净的二氧化碳,连接压强传感器,同时采集数据,用注射器同时等速度分别注入三种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各15mL,片刻后,同时振荡烧瓶,等待反应完成。采集的数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t1段曲线呈现这种形态是因为注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未进行振荡

B.t1~t2段曲线呈现这种形态是因为注入氢氧化钠溶液后进行振荡

C.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t3时烧瓶内压强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D.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t3时被吸收的二氧化碳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14.某同学想用pH试纸测定一些物质的pH,下列做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干燥的pH试纸测定白醋的pH

B.用干燥的pH试纸测定二氧化碳气体的pH

C.用干燥的pH试纸测定98%的浓硫酸的pH

D.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0.4%的氢氧化钠溶液的pH

15.根据下列实验事实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AB.BC.CD.D

16.(7分)我国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

(1)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下列反应中放出热量的是______(填字母)。

A.碳与氧气的反应

B.乙醇与氧气的反应

C.氧化钙与水的反应

D.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2)煤、______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都会产生二氧化碳。

(3)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氢气被认为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写出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下列做法有利于改善环境的是______(填字母)。

A.积极植树造林

B.用布袋代替塑料袋

C.垃圾分类回收,处理

D.开发、利用清洁能源

17.(5分)正确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

(1)写出如图所示操作错误之处: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2)设计实验除去FeCl2溶液中少量的CuCl2,并完成下表。

18.(14分)水和溶液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1)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______(填字母)。

A.医用酒精

B.植物油和水的混合物

C.蒸馏水

D.糖水和食盐水的混合物

(2)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①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__________。

②t2℃时,分别将甲、乙固体溶于水,配成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g,所需水的质量相比,甲______乙(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如图中甲、乙、丙、丁、戊是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且分别属于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中的一种。相连物质之间均能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且生成物之一为水。

①当丁为氢氧化钠、戊为氯化铵时,甲、乙、丙的化学式依次可能是_____(只写一组),其中丙和丁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乙和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②若要鉴别氯化铵和氯化钾固体,通常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

(4)中国天宫空间站预计年建成。空间站获取氧气的主要方式是电解水,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____,并计算若得到16kg的氧气,理论上最少消耗水的质量是多少?

19.(6分)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1)钢铁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生铁和钢是含碳量不同的两种铁合金,其中生铁的含碳量_____(填“大于”或“小于”)钢的含碳量。

(2)在钢中加入不同的合金元素可以提高其性能,例如,加入钨可以增强合金钢的耐磨性等。用黑钨矿制备钨的过程如图所示:

(注:钨酸是难溶于水的黄色固体。)

①钨酸钠中钨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②填写下表。

20.(7分)图中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分别由H、C、O、Na、Al、S、Cl、Ca、Cu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只有D和E由两种元素组成,且两元素的粒子个数比均为1:1;A在空气中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止其进一步氧化;C的溶液呈蓝色;I俗称苛性钠;B、G分别与足量的D反应的所有产物相同。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化学式:I_____,H_______,F______。

(2)写出A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3)写出B→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21.(11分)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二氧化碳的制取和相关性质进行探究。

(1)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1:2)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稀盐酸(1:2)是指浓盐酸与水按体积比1:2进行混合所得的盐酸。已知所用浓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密度为1.19g/cm3;水的密度为1g/cm3。计算所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用实验证明碳酸型饮料(如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

兴趣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打开汽水瓶盖,立即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将导管另一端伸入装有试剂的试管中。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不同的试剂进行实验。

甲同学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观察到试管内______,由此得到结论:该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

乙同学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试管内______,乙同学认为也能得到甲同学的结论。

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甲、乙两位同学的实验方案进行评价。

(1)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方案比较合理,其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丁同学质疑乙同学的方案不够严密,认为也可能是该汽水中的柠檬酸随气体进入试管,而引起紫色石蕊溶液的变色。兴趣小组的同学针对丁同学提出的质疑进行了如下探究:

①查阅资料:柠檬酸为无色晶体,易溶于水和酒精;常温稳定,熔点℃,熔化后沸腾前分解,分解温度约为℃;柠檬,柑橘等水果中含有柠檬酸。

②乙同学在自己实验的基础上,未增加任何试剂,接着进行了一步实验操作,该操作是_____,可观察到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可以确认不是因为柠檬酸而引起紫色石蕊溶液的变色。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1771.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