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古装影视剧里,我们都能看到人们打尖吃饭,都是付的是银子,而且在一些影片中,吃一顿饭经常要几两,而回顾银子作为生意的流通货币开始,从古至今已有一两千年,那么我们好奇了,如果我们不小心穿越了,去哪个朝代好,赚钱快,走向人上巅峰,哈哈哈!!!劝大伙还是别做梦了,大白天的,还不如算算古代一两银子换算成人民币相当于多少钱呢?
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因为“古代”这个概念实在太大,春秋战国是古代,秦汉魏晋是古代,唐宋元明是古代,鸦片战争以前都算是古代,从有文字记载算起,古代跨越了几千年,这几千年当中银子的购买力怎么可能一成不变?还有,银子跟银子也不一样,有成色很好的“九八足银”(含纯银98%以上),有成色很差的“八五杂银”(含纯银85%左右),也有虚拟的仅作为计价标准的“纹银”(含纯银93.5%),它们的购买力肯定有区别吧?另外我们还得考虑地域差别,同一个时代,同样的银子,在京城可能不值钱,去乡下却可能很值钱。最后,一两银子在不同朝代的重量也不一样,东汉的“两”很轻,一两不到十五克,唐朝的“两”很重,一两超过四十克。所以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加上很多限制条件:请问您指的是哪一年的、哪个地方的、什么成色的一两银子?
古代50两银锭国际白银现价为16.美元每盎司,换算下大约为3.7元每克,古代一两白银大约为40克,折合成人民币约为元。那不是说我们每个月上下也是古代几十两银子收入啦?
No,你这样算就太天真了!不要觉得我们现在有多厉害,盛唐时期,当时的一两银子折合为文铜钱,而当时的大米就只有5文钱一斗米,于是就可以买斗米,一石等于10斗,所以一两银子可买20石大米,折合成现在的人民币就是一两等于元人民币,你说多不多?
清光绪七钱二分银币就是宋朝都比我们舒服多了,吃喝玩乐,文艺典雅也没社会压力。西门庆给朋友在县城买个“前后四间房”花了35两银子,这四间房是什么概念,我们粗鲁的认为是三室一厅毛坯光板房,面积怎么也有80平吧。以我农村老家为例,盖一栋一层的也差不多五六万上下,这样算下来一两银子差不多0元。
而又让我们来看看19世纪,清朝上下不争气,白银大量外流,北京市面上的白银分碎银、银锭和银元三种。碎银和银锭都是“国产”的,成色不一,作者以纹银为例,计算出一两银子的标准重量:37.31克,以及一两纹银所含纯银的重量:34.9克。像这样的一两银子,在公元年的北京能买到七十多斤(市斤)普通大米,鉴于现在普通大米每斤卖到两三元左右,可以估算出当时一两纹银大约相当于现在多元(仅就买米而言)。银元也是19世纪北京的常见货币,清朝政府铸造银元较晚,当时中国的银元主要靠“进口”,有来自墨西哥的鹰洋、来自英国的站洋、来自日本的龙洋(后来光绪年间铸造的银元也叫“龙洋”)。
银元银币而到了民国以后,银子慢慢就退出货币舞台了,总的来说一两银子折合到今天,比较靠谱的估值范围应该是~元人民币。现在银子大都以首饰、物件等形式存在更具价值!
所以回顾古今,我们发现,时代不同了,政策不一样,货币价值也不一样了。不过不管怎样,现在的我们丰衣足食,不会像古代经常闹饥荒,就别想着穿越的事了,现在小日子过得幸福就好,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