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湖南民生网
电信诈骗背后调查:大量个人信息被肆意买卖
市民呼吁打击电信诈骗须源头整治
中人社传媒记者刘璋景
近日,多位网友向《民生追问》栏目反映,遭遇到针对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进行的电信网络诈骗,此种诈骗方式在长沙是第一次出现,长沙市反电诈中心紧急提醒广大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朋友注意预防,切莫上当。长久以来,电信诈骗为何总能轻易得手?如何能够彻底遏制这种骗局?本报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营业执照异常”?商户被骗5万元
12月1日,在长沙市望城区李家湾重建地做生意的李先生收到一条短信,内容显示李先生的营业执照状态已过期,需要登录网站完善信息,如不及时填写信息上报将会被注销营业执照导致无法营业,并附加一个网站链接。
李先生说:“我当时第一个想法就是不要影响营业,所以没有怀疑就打开网址操作了。”李先生称进入网站后便根据提示逐步操作,填写了姓名、身份证号、联系电话、银行卡号以及短信验证码等信息,但没过多久就收到一条银行卡被扣款5万元的短信。此时察觉到不对劲的李先生才想起打电话报警。
有同样遭遇的还有在开福区做生意的市民刘先生,11月27日收到短信,提示称刘先生的营业执照已升级,需要在指定时限内认证,否则将自动销户,并附加一个网站链接。刘先生按照要求的步骤流程,将自己的身份证号、银行卡号、以及验证码都填入了网站信息栏里,也收到了被转账元的短信提醒。
长沙市反电诈中心民警翟安介绍,近期已经接到5起类似案件,受害人收到的就是“钓鱼”短信,和之前提醒的冒充银行、ETC等手段如出一辙,仅仅是换个“马甲”而已。受害人填入银行卡号、密码、姓名、身份证号以及银行预留后,骗子在后台就取得了转账的全部要素。
近九成电信诈骗源于个人信息泄露
“近年以来,电信诈骗不断高发,导致受害者多年积蓄落入不法分子口袋的罪魁祸首之一,就是个人信息泄露”!
在翟安看来,互联网技术发展至今,个人信息特别是身份证号、住址、电话等基础信息,在流动过程中极易发生不同方式的泄露。结合长沙市反电诈中心大数据分析,近90%左右的电信诈骗案件是由于个人信息泄露引致。
“市民们在网络购物的同时,网购平台也就掌握了客户相关信息,这些信息如果商家管理稍有疏忽,就可能被诈骗分子利用。”翟安表示,除个人信息泄漏外,通过社交网络平台、欺诈APP软件、恶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