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普惠被指借服务费推高用户借款成本,此

出品|WEMONEY研究室

文|林小林

在上海工作的小周最近为年12月份一笔借款四处申诉。由于开店资金紧张,去年12月4日,他在平安普惠业务员的推荐下,从平安普惠APP贷款13万元,贷款期三年。

“原先以为是日息47元,结果还了4个月发现是99元。”小周说,4个月连本带利还了多,但本金只还了多元,其余全部是利息。

如此高的利息,小周认为和当初平安普惠业务员说的出入太大,于是开始四处申诉,希望能降低利息。

服务费、保险费等推高费率至23.88%,用户要求减免被拒

小周告诉WEMONEY研究室,这笔借款本来是救急的,只用六个月,加上当时平安普惠销售表示日息是47元,于是他匆匆忙忙在合同上签了字,并没有仔细看明细。

小周提供的借款合同显示,贷款本金13万元,三年期共还款.85元,总利息为.85元。其中民生银行提供全部贷款资金,贷款利率为6.8%。三年本息给民生银行还款.36元,利息仅为元,仅占到了总利息的26.14%。保险费.6元、担保费.4元、服务费.49元。

小周表示,贷款前知道有服务费、担保费、保险费,但业务员解释,这些额外费用和贷款利息一起算下来日息是47元,一个月为元,也就是年化利率13%。实际上,IRR计算,这笔借款年化利率是23.88%。

(还款列表)

因此,小周还的利息超7成是给了平安普惠。他发现利息太高了,便向平安普惠要求减少多余的利息,但对方以小周贷款前知晓各项费用为由,不予减免。

小周和平安普惠的多位借款人向WEMONEY研究室反映,平安普惠在开展业务时,往往会用“比借呗还便宜的贷款要不要?”“月息6厘的资金有没有需要?”这样的营销话术诱导用户,淡化或隐瞒高额保费、服务费等,甚至会将保费与贷款利率相混淆,不少缺乏金融常识的借款用户听信话术,直到偿还贷款时才知道需要同时支付利息和保费等多个费用。

平安普惠去年被点名通报,当前利率已经调降

平安普惠开展助贷业务具备天然的优势,脱胎于平安集团借道其内部生态,在金融科技巨头陆金所控股的版图之下,平安普惠业绩节节高升。最新数据显示,年末,其再贷余额超亿。

既有平安的这样有着好口碑的金融集团加持,又有如此大的业务体量,平安普惠应该对自身有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但在去年11月,平安普惠被监管点名通报。银保监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332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