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青岛资本市场大事不断。
6月底,沃隆食品、三祥科技、雷神科技、青禾草坪、海力威、以萨技术、浩大海洋等7家青企密集提报上市材料。
6月20日,青岛泰德汽车轴承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青岛市今年首家北交所IPO企业,这是青岛市继建邦股份和丰光精密后,登陆北交所的第3家企业。
7月21日、22日,青岛三柏硕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青岛豪江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连续主板IPO过会、创业板IPO成功过会。
西海岸新区则有望迎来一家上市央企总部。
7月8日,由中国国新控股的央企上市公司国新健康公告称,根据公司战略规划,拟迁址至山东省青岛市。目前,该公司注册地址海口市文华路,拟变更为青岛市黄岛区峨眉山路。
青岛实体经济借助资本腾飞的同时,也在逐渐找回曾经的品牌之都辉煌。
7月17日,青岛迎来首个“青岛品牌日”,这是国内首个城市级品牌日。
此前,青岛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决定:将每年的7月17日定为“青岛品牌日”。青岛成为全国首个以人大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的形式设立品牌日的城市
包括海尔、海信、青啤等上世纪90年代成长起来的品牌依然活跃,与此同时,青岛也渴望越来越多优秀的“新金花”企业、新经济企业,在青岛产业立市战略中担当重任,成为青岛新经济崛起的品牌代表。
在“青岛品牌日”首场活动——中国品牌卓著发展论坛暨“青岛品牌日”启动仪式上,知名经济学家林毅夫在主题演讲中表示,中国的发展目前有两大优势:一是“后来者优势”;二是新经济发展带来的换道超车的优势。
对于新经济发展的优势,林毅夫表示,“新经济不管是互联网、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他有一个特点,即产品研发的周期短,可能12个月就能出一个产品、一个技术周期,由于产品跟技术的研发周期特别短,它的投入是以人力资本为主的。而传统产业技术研发往往要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在以人力资本投入为主的这些新经济,我们跟发达国家是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产业新闻
1、7个项目总投资约亿元,青岛先进高分子及金属材料产业园启动建设
7月20日,总投资约亿元的7个项目在青岛西海岸新区集中开工,青岛先进高分子及金属材料产业园启动建设。该园区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带动作用强,为全市做大做强先进高分子及金属材料产业链、打造参与全球竞争的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注入了强劲动力。
据了解,此次集中开工的项目包括诚志股份新材料和液晶单体项目、国橡中心功能性新材料产业园项目、金能可降解塑料和环保新材料项目、金能沐官岛海上光伏发电项目、惠城新材料产业化基地项目、海湾化学烯烃新材料产业链项目、密尔克卫精细化工品复配供应链一体化平台项目等7个项目。其中,百亿元大项目2个,金能可降解塑料和环保新材料项目投资额亿元,国橡中心功能性新材料产业园项目投资额亿元,均是省重点项目。
除了投资规模大,此次集中开工的项目还有技术含量高的特点。诚志股份新材料和液晶单体项目,建成后将增加稀缺高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等新材料的供应,进一步打破国际垄断;国橡中心功能性新材料产业园项目,将世界首创化学炼胶“液体黄金”技术产业化;惠城信德投资的新材料产业化基地项目,可解决高盐废水处理和氮氧化物脱除的环保难题,提升塑料垃圾无害化处置水平,对环境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推动意义。
青岛先进高分子及金属材料产业园,是青岛市规划建设的十大新兴产业专业化园区之一,包括西海岸新区、城阳、平度3个园区,产业用地1.92万亩。其中,西海岸新区园区位于董家口经济区,产业用地1.72万亩,重点发展乙烯、丙烯、碳四下游高端产品,创新布局可降解材料、二氧化碳制高值化学品产品链及特钢等,储备了总投资亿元的新材料龙头项目,项目全部达产后产业规模将达到亿元。
2、新一代国产超算“问海一号”在青岛亮相
近日,“神威·国实杯”第六届国产CPU并行应用挑战赛首次落户青岛并于启动初赛,新一代国产超算“问海一号”作为竞赛平台首次公开亮相。
“问海一号”由青岛超级计算与大数据中心牵头,联合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国内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研发制造。作为“国之利器”,“问海一号”是面向海洋领域前沿科技发展需求,基于全面自主可控的高性能处理器等核心器件打造的世界领先的高性能计算设备。
“问海一号”应用国际最领先技术,首次实现了超大规模计算装备冷机系统的国产化替代,实现了相关算法及软件自主可控、开源开放、整机应用并可扩展。据悉,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首次在“问海一号”上构建了高分辨率地球系统模式并高效运行,在全球首次实现了大气与陆地5公里、海洋与海冰10公里精度的高分辨率地球气候系统模式。
3、技术转让经费总计7.7亿元,青科大签订山东省单笔最高金额校企合作项目
7月21日,青岛科技大学与山东亘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战略合作暨高性能锂电用系列化学品项目签约仪式在威海市举行。校企双方共签订7.7亿元合作项目,是目前为止山东省单笔最高金额的校企合作项目。
根据协议,校企双方围绕工艺绿色化、本质安全化、生产连续化、装备自动化、资源循环化的产业需求,共签约5个项目,技术转让经费总计7.7亿元。据悉,项目全部实施后,将分别建设万吨生产装置,预计年销售收入总额60.1亿元,年利税总额24.亿元。
青岛科技大学作为山东省“强特色”高水平大学,依托化工、橡胶等传统优势特色学科,走出了一条“政产学研融合”特色发展之路,成为全省高校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的“领跑者”。据不完全统计,青岛科技大学通过科研成果转化或提供核心技术支撑上市的公司已达到8家,校友担任董事长的上市企业34家,孵化了余家科技创新企业,为山东省创造了超过亿元产值。
4、青岛8家基地入选年度省级小微企业双创示范基地
日前,省工信厅发布通知,公示了年度省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名单。全省共有65家基地入选,青岛8家基地上榜。
8家基地分别是:融源·文化艺术街区、中国广电·青岛5G高新视频实验园区、青岛博士后创新创业园、中国科技开发院青岛智慧能源孵化基地、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中德生态园)双创中心、“科创产业”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山东科技大学科技园创业创新基地,以及青岛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园。
区市新闻
1、国内首条液体火箭低温推进剂铝合金贮箱HOETS产线项目在西海岸新区封顶
7月17日,国内首条液体火箭低温推进剂铝合金贮箱HOETS产线项目,在青岛西海岸新区顺利实现主体厂房封顶。该项目由青岛寰宇乾堃航天特种设备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正式投产后,将为青岛高端航空航天装备产业发展提供新动力、新引擎。
据介绍,液体火箭低温推进剂铝合金贮箱是液体火箭的“油箱”,也是液体火箭结构系统最大的部件,占液体火箭体积的80%、重量的70%。
HOETS产线整体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商业火箭领域结构系统高端制造业的空白,可面向全行业提供火箭核心装备的产能配套。
2、胶州首笔45亿元城市更新项目贷款获批复
据青岛市胶州城市建设发展集团官微消息,近日,由青岛市胶州城市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实施建设的“胶州市临空经济区低效片区启动区城市更新项目”成功获得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的45亿元贷款批复,第一笔资金18亿元完成投放。
据了解,临空经济区低效片区的前身是阜安第二工业园,建于年,先后入驻了60家企业、6家养殖户和一家商业网点。
胶东临空经济区是胶州的金字招牌,为实现产业更新升级,胶州决定实施临空经济区低效片区改造。自临空经济区低效片区改造启动区征迁工作开展以来,8天完成了52个地块、58家企业、6家养殖户的签约。借助片区征迁,众多企业迎来发展新机,开启转型升级之路。
据了解,该片区下一步拆迁完成改造之后,将规划为高端制造业园区。依托临近机场以及临近空港综合保税区的优势,未来在整个园区的项目准入上,按照好中选好、优中选优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园区项目的入园标准,提高项目的亩均投资强度、亩均税收等亩均效益,在未来项目的引进上,招大引强,引进真正与航空与临空相关联的行业龙头企业。
3、崂山区打造国内首个元宇宙公园
7月19日,崂山区人民政府和壹森文旅产业有限公司正式签订战略框架协议,双方拟在元宇宙公园项目中开展合作,在崂山区合力打造中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元宇宙公园。
据悉,壹森文旅拟在崂山区石老人滨海公园建设以航天博物馆为核心的青岛元宇宙公园,占地面积约亩,打造国内首家沉浸式、强交互性元宇宙主题游乐场馆。
青岛元宇宙公园将植入众多科技前沿的应用场景,引进中国航天数字博物馆(线下VR体验馆)、XR体验中心、数字光影演艺群等近20个业态进驻,届时可实现虚实之间的切换自如、游乐与社交的深层交互。
4、全国百强区、百强县出炉,青岛5区3市携手上榜
7月20日,工信部所属的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发布《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青岛的3个县级市再次全部入围百强。其中,胶州市位列第17、平度市位列第55、莱西市位列第69。
日前,壹城经济咨询中心(壹城智库)发布《中国市辖区高质量发展报告》,青岛5个市辖区上榜市辖区高质量发展百强(直辖市以及副省级城市市辖区)。其中,黄岛区位列第14,市南区位列第43,城阳区位列第59,崂山区位列第79,即墨区位列第84。
5、国新健康公告:注册地拟变更为青岛市黄岛区峨眉山路
7月8日,国新健康公告称,根据公司战略规划,拟迁址至山东省青岛市。目前,该公司注册地址海口市文华路,拟变更为青岛市黄岛区峨眉山路。
公告表示,基于双方良好合作基础,为推进公司迁址至青岛西海岸新区,深化既有合作,共谋融合发展,国新健康与新区管委会签署了补充合作协议,为落实补充合作协议相关内容,公司拟迁至山东省青岛市。
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