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部片子,群众们已经动手了,豆瓣的评分还会降的,及格不了的。但其实《银河补习班》的制作阵容可以说是相当震撼。不只有任素汐和白羽这样的演员卡司,而且还有《碟中谍6》《攻壳机动队》和《狮子王》的配乐团队。而且专门请到了印度宝莱坞《摔跤吧爸爸》的剪辑师。
而且他们还野心满满的学《我不是药神》搞大规模点映,在上映前就有一个亿的票房收入。但口碑就迅速遭遇了滑铁卢。是啊,我们能期待《恶棍天使》和《分手大师》的导演有什么表现呢?
首先表明态度,这部片子,我是忍着看的。毫无疑问《银河补习班》肯定比《分手大师》《恶棍天使》强,但也绝不是什么佳作,甚至及格都谈不上。
这部片子很有野心,他们想讨论,甚至还有但很遗憾的是,一个边都没挨上。
先说电影层面,本片的完成度极差。没有一个人物立得起来,你可以美化父亲,也不用丑化母亲吧,片中任素汐扮演的母亲完全是符号化的。教导主任就跟有私人恩怨似的要发作,那个年轻老师就像邓超的脑残粉一样,没有一个人物立得住。
好爸爸邓超各种人设崩塌,
他在自己不如意儿子想看航展的时候直接对孩子怒吼:“能不能争点气能不能考好?”
发火场景,令爸爸马皓文的人设瞬间崩塌。
不是说好了鼓励教育吗?不是说好了不要分数至上吗?不把自己的情绪让孩子承担不应该是一个好家长的底线吗?
邓超演的爸爸马皓文,教育理念扑朔迷离。任素汐扮演的妈妈吐槽得没错——他就是在洗脑!
剧情后半程的关键情节是儿子马飞的作为被教导主任判了零分,但是正好碰上教委来视察,大家一起讨论这种作文应该多少分,教委领导还专门说了一下教育改革的意义等等。
然而,这里面的作文是什么内容呢:从珍惜时间开始,写到我们国家也要珍惜时间科教兴国,要是19世纪末就搞科技得多厉害啊等等。
这作文在应试教育体制下有什么争议??怎么可能被判零分????
本片想还原90年代。但不是说你放几首歌就OK了,一种敷衍的感觉。
90年代我们可见过什么样
而《银河补习班》的怀旧,质感最好的是海报,真的跟小时候在家拍的照片差不多。
到了电影正片画面,基本上是开心麻花水平,很明显的刻意的做旧,蒙上一层黄就完事儿了,一看就是假的,缺少真正的90年代质感。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来聊聊片中传达的教育观念。我这么说可能都高看了这部片子,影片是认真的谈教育么……
素质教育没有问题,本片的核心价值观我不否认。但是“素质教育比应试教育更好”的讨论是否早已过时了,正常人没有人不认同这个观点。这都第九次教改了,教育界早就定位了,素质教育一定要推了,年高中都普及教育了。本片讨论的问题,学生没有共鸣,也不反应家长焦虑,你拍它干嘛??撕卷子的桥段,是十年前就无感的了,全中国有几个学校的学生高三撕书??应试本来就是素质的一部分,素质教育的概念要大,应试只是其中一个部分而已。问题是在于:什么是素质教育。邓超他们的理解可能有偏差。
玩儿就是素质教育??学习辛苦是为什么?不是时间问题,不是量的问题。是因为孩子感受不到主动学习的快乐。干着自己喜欢的事情会觉得累么?当然现在的文艺工作者有几个下基层的,有几个体验生活的,他们就是把自己脑子里的教育问题拍拍就不错了。
如果这部片子想证明:素质教育比应试教育好。但是导演根本就没有做证明题的逻辑能力。你不能用“励志”,“父子情”来论证教育的问题,你分开说都可以,不能硬拉因果。
“我不能输”“桥塌人不能塌”的口号和精神本身就不是素质教育的,素质教育是告诉我们“可以输”我们要从失败当中攫取力量,失败有失败者的价值。失败者有失败者的温柔。素质教育的底线就是不能唯分数论啊!
关于邓超冤案的事情,我真是一句都不想说,导演没常识么?从火炬接力、零分作文再到沉冤昭雪,本片的关键情节都出现了常识性错误。航天员会找家庭成员有犯罪历史的?航天员啊这是政治任务啊,导演你生活在哪个国家?
初中是义务教育不能开除学生的,不知道么?看小说就不让上学啦?开什么玩笑?家长苦苦哀求老师?有没有真正的老师出来说说,批评重了都会被家长告好么?你以为是70年代么?
不是我吹毛求疵,但你胡说八道的时候,怎么感动我。如果你说,不要在乎事情啦,关键是体会情感。那我只能说这种没有经过基本逻辑推演,没有任何说服力的廉价情感就是戳不到我。
我最反感的还有那些所谓的邓超金句,太廉价了吧。讲大道理的戏份主要由邓超负责,他每一次嘚吧嘚出来的大词儿,都像微博上抄下来的一样,非常浮,没有实在内容。
什么“家长总是说为你好”什么“我们的教育到底需要什么”之类之类的,不深刻不隽永甚至让人记不住,电影要通过故事和视听语言来表达观点,怎么能全靠男主口播呢?
最后说一句“一直想”的意思应该是“保持思考“的意思,不是什么”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是一部“伪走心的毒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