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监管机构对银行从业者的合规监管越来越严格,银行的管理者们更应绷紧合规之弦。据《证券日报》记者初步统计,今年以来截至10月中旬,银保监会开出并披露的行政处罚中,与任职资格相关的罚单共有张,其中,有位银行从业人员被取消任职资格,绝大多数来自银行分支机构,并以各银行分支行的董监高为主。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董希淼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银行合规经营需要把握风险和落实好政策,它的执行者和着力点主要在机构的从业人员,包括董监高和一般从业人员,而从业人员不规范甚至存在道德风险是银行业风险的重要来源,因此,加大对从业人员的处罚是防范金融风险、落实监管政策的重要手段。
位银行从业人员被取消任职资格
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今年以来已有超过百位银行从业人员被取消任职资格,多数为各银行分支机构的管理人员,另有21位从业人员因任职资格未核准而履行职务受到其他处罚。
在记者统计的上述人员中,农村金融机构人员罚单占比过半,涉及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等机构。记者统计的数据显示,位被取消任职资格的银行从业人员主要来自70家银行分支机构:农村商业银行被取消任职资格的人数最多,为24人,涉及19家农商行;农信社紧随其后,23人被取消任职资格,涉及12家;村镇银行位列第三,14人被取消任职资格,涉及9家银行;城商行10人被取消任职资格,涉及4家城商行。从具体数据来看,城商行中,红塔银行今年以来被罚人数最多,达到了6人。而农信社中,有两家银行分别有4人被罚。
从省份上看,云南省被罚取消任职资格的银行从业者最多,达到15位;其次是贵州省有10位,而福建有9位。
从严整治、从重处罚,已经成为金融监管导向。近年来,银保监会除了对机构进行处罚外,对银行相关责任人员惩办力度也明显加大。值得注意的是,在记者统计的罚单中,金融机构很多分支机构“一把手”也因为失职或主动参与违法违规事项被取消董事、高管任职资格终身。
《证券日报》记者根据公开数据初步统计,在位被取消任职资格的银行从业人员中,共有10人被终身禁止从事银行业工作,而取消董事、高管任职资格终身的有23人,同时接到终身禁业和取消任职资格终身的双料处罚共有6人。
为何今年监管机构加大对机构负责人处罚?董希淼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这是强监管、严监管态势下的做法,加大检查和处罚力度是严监管的具体举措之一,另外,在行政处罚上,实行双罚,既罚机构又罚个人,更能对个人从业者产生更大的警示和威慑作用,有助于从源头上更好地管控好风险。
信贷业务违规仍是“高发区”
另外,记者发现,在今年银保监会对银行业开出的罚单中,在罚单决定书上直接写明处罚对象为银行(主要为分支机构)行长(副行长)的罚单,至少有70个。是什么因素使得他们被罚呢?记者梳理了以下几个“关键词”,包括信贷业务、涉房贷款违规、内控管理不到位以及非法收受他人贿赂等。
《证券日报》记者根据罚单统计发现,信贷业务是被罚最常见的原因,包括违法违规放贷、贷后管理未尽职、贷款“三查”不尽职等。另外,还有不少针对房地产贷款业务违法违规的处罚,例如:发放虚假按揭贷款、违规发放流动资金贷款用于房地产项目建设、违规向房地产开发企业提供贷款等。
例如,今年1月份,银保监会新疆监管局对5位行长(副行长)开出了取消高管任职资格以及终身禁业的严厉处罚,违规事由是,信贷业务贷中审查未尽职、员工异常行为排查未尽职以及信贷业务内控管理未尽职等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行为承担直接领导责任。
今年7月份,齐齐哈尔银保监分局曾开出三张罚单,对某村镇银行2位工作人员处以取消董事、高管任职资格终身的处罚,原因就包括“对克山润生村镇银行贷款“三查”严重不尽职,变相超集中度发放贷款负领导责任。”
“对房地产涉房贷款,特别是今年以来检查处罚力度更多。”董希淼向记者表示,首先,主要是因为涉房贷款占比在银行相对较高,在房地产市场加强宏观调控的情况下,风险会更多。其次,涉房贷款确实存在一些违法违规现象,而且这种现象还不少。再者,加强对涉房贷款的检查和处罚力度,也有助于推动房住不炒定位的更好落实,而今年以来处罚力度的加大还包括防止资金违规进入房市。
近年来,监管部门除了加大处罚力度,也一直在完善法律法规,通过密集出台相关监管政策,从机制上预防各类风险的发生。近期,银保监会接连发布了《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开展银行保险机构侵害消费者权益乱象整治工作的通知》、《关于银行保险机构员工履职回避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国银保监会行政处罚办法(征求意见稿)》三项通知,在监管层面做出了新要求。记者彭妍
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