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Path人手一个机器人的故事不好讲

偲睿洞察,作者

蔡凡

年,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一位自学成才的工程师Daniel在从事技术外包行业时,偶然挖掘到了关于“业务自动化”的商机,于是进行了他人生历程里的一场豪赌。

他重整了公司业务,全身心地扑到了一种名为“RPA”的全新领域——它可以通过一连串软件代码,实现企业办公业务流程自动化运转。这家公司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UiPath,今年上半年创造了美股历史上第三大软件业IPO、RRA市场的独角兽、首家登陆美股市场且市值 的RPA软件平台。

然而,这样的风光并未持续多久。从5月以来,UiPath的股价持续下跌,截止1月3号,比起 时的股价跌幅超过50%。

其财务表现不容乐观。1月9日,UiPath发布0财年第三季度业绩。财报显示,第三季度净亏损1.3亿美元,远超市场预期净亏损.万美元,亏损幅度比去年同期扩大了70%以上。

作为全球RPA市场龙头,UiPath为何持续亏损?其竞争优势是否仍能保持?

01山雨欲来风满楼

收入增速下滑、成本大幅增加,是UiParth亏损的直接原因。

01全年,UiPath营收收入为6.08亿,同比上涨50.8%。0年,营收收入为8.1亿,增幅下滑至33%。UiPath当前正因为不达预期的财务状况,被蒙特利尔银行、麦格理等机构下调目标价格。

在对投资人的报告中,UiPath将原因归结为新冠疫情。在低迷的经济环境下,UiPath客户付费能力与意愿大幅下滑。

以其列举的某一重要客户付费情况为例,

刚刚开始RAP建设时,该公司给UiPath的不同产品组件支付了授权费,它们包括13个机器人、4个Studio授权和Orchestrator;到了第三年,机器人数量增长到个,18个开发者需要Studio,和个开发者授权,还新增了Hub和ProcessMining组件。

在这3年间,该公司在许可证上的花费从最初的70万美元上升到了近万美元。但随着新冠疫情的大流行,公司部分业务受阻,不得不削减相关业务,使得UiPath许可证费用大幅回落。

收入增速下滑的同时,其成本却仍在增长。在01全年,UiPath在销售费用的支出是.8亿美元。到了01年,销售费用高达5.亿美元,销售费用率也从41%上涨到64%。

居高不下的销售费用,与激烈的竞争不无关系。年,UiPath占据了7%的北美市场份额。如今,据不完全统计,市场上有能力与UiPath同台竞争的RPA和自动化解决方案供应商达到几十家。

以微软为首的巨头,正大大举进军RPA市场。年,微软将MicrosoftFlow重命名为“PowerAutomate”,并为PowerAutomate添加了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功能。微软期望于通过市场频繁的接触,更多地了解客户在这一领域的需求。今年3月,微软又将这些功能打包免费提供给WIN10用户。

Gartner高度评价了微软,将其视为UiPath强有力的竞争者。除了RPA软件提供商,UiPath还与自动化生命周期技术提供商竞争,如低代码、IBPMS、iPaaS、流程挖掘和测试自动化供应商。

在seekingalpha网站上,以RichardDurant为代表的一批美股分析师,正发表唱空论调。他们认为,连年的亏损、激烈的竞争,正使得UiPath价值被高估。即便疫情有望缓解,但随着愈来愈多厂商加入RPA领域,UiPath收入下降的态势或难以遏制。

0人手一个机器人的故事不香了?

“人手一个机器人”是UiPath一直以来最鲜明的旗帜。

其理念是,诸如企业各部门间的沟通联系、报表输入输出、数据统筹整理等工作,属于高度重复性劳动,可以由机器人代为完成。而普及的路径是,先通过“千人千面”的灵活性工具抓住C端用户的芳心,进而由下至上,推广至部门层面、公司层面。

要达成这一目标,UiPath面临的 个问题就是如何让对编程一窍不通的普通人能快速上手。UiPath的想法是一个黑匣子。这个黑匣子包括了RPA的底层代码和UI的识别,通过将功能集成打包,用户只需要进行相应的交互,就可以让机器人完成工作。

同时,UiPath为这个黑匣子量身打造了全套生态——UiPath学院(UiPathAcademy),UiPathGO!,开发者论坛。

UiPath学院担任了市场教育工作,其让更多人了解RPA的概念和学习RPA的使用方式,同时促成了一部分用户向开发者身份的转变;

随着开发者增多,UiPath为他们搭建了一个专属论坛,供他们分享心得、解答疑难杂症;

UiPathGO!就是是理想中的“苹果商店”,其有着UiPath自身和开发者们上传的RPA组件和模块,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搜索下载。

合理的用户模式降低了使用门槛,丰富的社区生态拓宽了产品的应用维度。在UiPath的故事里,RPA能将企业横向的系统串联起来,使得部门间协同合作的能力大大提升,满足不同客户的业务要求。

毫无疑问,“人手一个机器人”模式构成了UiPath的底层生态,超过5万开发者和用户参与UiPath这棵参天大树的养成游戏。然而,在企业端,该模式却未必诱人。

一个典型场景是银行。银行的主流业务都涉及标准化的问题,确保流程完整合规,是业务管理不可触犯的底线。因此,每一个个体可以被监管、每一步行为能够被回溯尤为重要。“人手一个机器人”、“千人千面”的模式缺乏集中管控,难以为大型客户青睐。

00年,UiPath竞争对手BluePrism客户数超过了家,大部分由“世界强”企业构成。BluePrism主打“中央管控”路线,例如,在为曼彻斯特一家银行的呼叫中心进行信息整合的时候,其通过嫁接在业务部门和IT部门的中间平台,使企业能站在总体层面统一部署与管控机器人,而不是由员工个体去决定哪些流程需要自动化。

除此之外,业内人士也反映,由于缺失中央系统的管控,人手一个机器人固然替员工解决了日常工作中繁琐机械的部分,却也导致个人把空余的时间花在“摸鱼”、“私事”上,部门的工作效率实际没有提升。

意识到“人手一个机器人”模式的局限性,UiPath亦在逐渐转变。00年初,UiPath拥有43名ARR在万美元或以上的客户。到01年,其已经拥有89个ARR在万美元或以上的客户。这些来自大型团队和企业的付费在UiPath收入比重越发重要,从最初的5%上升到35%。

这说明,UiPath近些年正逐渐向“中央管控”模式靠拢。

据其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4128.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