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强化金融支农支小结构性货币政策工

白癜风专家会诊优惠 http://m.39.net/pf/a_11972518.html

本报记者慈玉鹏北京报道

近日央行公示,贯彻落实6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决定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额度亿元,进一步加大对“三农”、小微和民营企业金融支持力度,发挥精准滴灌作用,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促进扩大就业,支持经济内生动力恢复。

《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了解到,“支农支小”再贷款和再贴现主要服务于普惠金融长效机制建设,要想发挥功效,应精准投放,确保机构“应申尽申、应领尽领”,同时加强合规管理,确保专款专用。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应保持再贷款、再贴现等长期性政策工具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对涉农、小微和民营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增强金融普惠性,另外当下经济已进入修复阶段,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定向支持作用更显重要,或将有望进一步扩容增新。

扩容亿元

从额度上,此次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分别增加额度亿元、亿元、亿元,调增后额度分别为亿元、亿元、7亿元。

央行数据显示,截至年一季度末,全国“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余额2.6万亿元,创历史新高。近年来,央行充分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加大“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支持力度,切实支持“三农”、小微和民营企业,服务普惠金融长效机制建设。

记者从业内人士处了解到,面对中国经济社会中日益凸显的结构性问题,传统的总量性货币政策工具难以有效应对,需要发挥好货币政策总量和结构的双重功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已经成为健全货币政策框架的重要举措。

某政策性银行人士表示,要想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功效,首先应精准投放,确保贷款投向符合人民银行要求,做到发展质效并进;其次应确保“应申尽申、应领尽领”,推动机构挖掘存量贷款潜能,抓住政策窗口期,积极使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最后应加强合规管理,建立健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申领、使用、归还机制,确保工具资金专款专用。

上述政策性银行人士表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自设立以来,始终围绕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年年初,人民银行宣布延续实施碳减排支持工具、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应不断创新货币工具品种,丰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箱,持续服务实体经济。

另一位国有银行人士表示,商业银行是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传导枢纽,银行机构应认识到,结构性工具是落实货币政策、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举措,也关系到监管考核结果。同时,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也为商业银行提供了低成本的稳定资金,有利于资产负债平衡和盈利水平提升,建议大型银行从社会责任及自身发展角度出发,持续抓紧抓好结构性工具落地工作,进一步提升金融资源配置质效。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年第二季度例会上指出,要保持再贷款、再贴现工具的稳定性,延续实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和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继续加大对普惠金融、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综合施策支持区域协调发展。

中信证券相关研报显示,当下经济已进入修复阶段,且修复过程中结构性问题有所凸显,在此背景下,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定向支持作用更显重要。后续若出现其他政策工具传导受限,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或将有望扩容增新以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的重点领域。

推动普惠金融下沉

根据央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介绍》,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是人民银行引导金融机构信贷投向,发挥精准滴灌、杠杆撬动作用的工具,通过提供再贷款或资金激励的方式,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特定领域和行业的信贷投放,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按照实施期限分为长期性工具和阶段性工具,长期性工具主要服务于普惠金融长效机制建设,包括“支农支小”再贷款和再贴现。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表示,我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取得了良好结果,通过激励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特定领域支持,普惠、绿色科创、涉农等领域的发展事关我国经济中长期增长动能的形成,事关绿色转型、创新发展、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推进,需要持续性的资金支持,尤其普惠小微企业普遍存在缺抵押、缺担保、缺信息等问题,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也是为带动资金更多流向这些领域。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今年6月,大型、中型企业PMI分别为50.3%和48.9%,分别较上月回升0.3和1.3个百分点,但小型企业PMI回落1.5个百分点至46.4%,连续回落后已降至年内最低水平。从细项数据看,小型企业的生产、新订单、新出口订单均明显走弱,经营面临更大压力。

记者采访了解到,在上述情况下,主要服务于普惠金融长效机制建设的长期性政策工具进一步扩容,有助于助力中小企业发展。

今年以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得到监管持续重视。《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央行积极运用“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等工具。其中,运用“支农支小”再贷款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扩大对乡村振兴的信贷投放。同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继续引导10个省份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运用好再贷款等工具增加对区域内涉农、小微和民营企业等经济发展薄弱环节的信贷投放。加大对小微企业纾困帮扶力度,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运用支小再贷款等工具向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放贷款,降低融资成本。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前5个月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截至5月末,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6.1万亿元,较年初增加2.6万亿元,同比增长25.5%,较各项贷款增速高14.7个百分点。有贷款余额客户数.1万户,同比增加.3万户。其中,普惠型小微企业信用贷款余额5.8万亿元,同比增长45.7%,占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的22.3%。银行业持续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经营主体的恢复与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从未来看,上述国有银行人士表示,应保持再贷款、再贴现等长期性政策工具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对涉农、小微和民营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增强金融的普惠性;做好存续阶段性工具的落地,应进一步优化再贷款流程,聚焦普惠金融等重点领域,推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有效发挥功效。

(编辑:朱紫云校对:刘军)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5402.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