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智能金融浪潮加速来袭,超九成的银行柜台业务实现了在手机客户端完成。在成本与利润的剪刀差下,银行物理网点开始悄然变身。团购果蔬、读书茶歇、儿童娱乐……深入社区“毛细血管”的小微支行开启了探索转型之路,试水精细化增值服务谋突围。面对科技与金融的深入融合,银行网点下一站去哪儿?
变身“便民乐园”攒人气儿
“明天别忘了带着孩子来做元宵节灯笼!”昨天中午,在位于磁器口地铁站东北口的民生银行新景家园社区支行,客户服务经理曹一然对前来取钱的社区居民张女士说。张女士就住在新景家园小区里,除了来这里办金融业务,不久前还参加了这个社区支行组织的蔬菜团购。“只要五六个人就能团购,新鲜的有机蔬菜,价格也不贵。”张女士说,“蔬菜直接送到网点。”
记者了解到,社区小微支行除了办理开卡、个贷、理财等银行业务,便民综合服务早已成为拓展用户群体的“标配”。走进建行兴化路支行营业厅,便民服务区里配备了婴儿车、轮椅、充电器、急救箱、放大镜、针线盒、打气筒、宠物笼和助盲卡,就连老花镜都准备了不同度数供老年人选用。同时,大厅还专门设置了亲子角,有各式的儿童玩具和图书。
在朝阳区的浦发银行赛洛城小微支行,传统的大理石玻璃柜台不见了,几张红色沙发组成的休闲区、一个摆着儿童玩偶和读物的亲子区、还有提供针线和老花镜等的便民服务区让这里看起来就像社区“便民活动室”。
“做这些便民服务,也是希望能增加用户黏性。”银行工作人员坦言,开展特色服务后,网点客户量稳步增长,而成本却没怎么增加。
转型源于“去柜台”化
银行网点转型的背后与来势汹汹的“关停潮”不无关系。
今年2月14日,浦发银行荣丰社区支行停止对外营业,自动机具停止使用。不远处的包商银行北京马连道小微支行也在去年底终止营业。据北京银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