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认识红茶大咖湘红闽红宁红宜红台红红茶

工夫红茶的制法由小种红茶演化而来,起初因为小种红茶工艺过于复杂,进行了简化,但简化后的茶只能称为毛茶,又增加了精制的工艺。同时,这样分为初制和精制两个阶段,有利于大批量的生产,也有利于产品分级。由于整个过程比较花“工夫”,因此得名“工夫”红茶。附上篇链接

工夫红茶按发展的时间长短大致可分为三类:

古已有之的:湖南的“湘红”;福建的“闽红”、“坦洋工夫”、“白琳工夫”、“政和工夫”;江西的“宁红”、湖北的“宜红”、台湾的“台红”,均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传统的工夫红茶。

近代创新的:50年代,由于国际市场的需要,在一些绿茶区推广生产工夫红茶,如四川的“川红”、浙江的“浙红”(原称越红)。而云南的“滇红”于年开始研发,由于各种原因未能批量生产,年在凤庆、勐海两地推广后,“滇红”以其外形肥硕显毫,香味浓郁,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声誉。

最近十年创新的:年金骏眉的一举成名,为低迷的内销红茶市场注入了巨大的活力。各地也基于经济的原因开始投入到本地红茶的研制当中。比如信阳红、碧螺红、各种蜜香红茶等等。由于红茶能够极好地填补绿茶的淡季(秋茶)市场,此风一发不可收拾。但红茶的适制性是要求相对高的酚氨比,并非任意产地、任意品种都适制红茶。又或者虽口感品质不错,但特色不够,仍然无法与经典红茶抗衡。且让时间当裁判吧。

下面把部分经典工夫红茶的要点介绍一下:

墙内开花墙外香

产地:安徽省祁门县及周边

历史:创制于清末。光绪年,黟县人余干臣,从福建罢官回籍经商,因羡红茶的畅销多利,在家乡设立茶庄,仿照“闽红”制法试制红茶。随后,茶庄扩大规模,其他茶商也接踵而来,逐渐形成了“祁门红茶”,产区也扩大到祁门以外的贵池、浮梁。年参加巴拿马万国土产展览会时,曾获得金质奖。

品种:祁门种(也称槠叶种)为主,安徽1号、安徽3号、黄山早芽、黄荆茶等也适制

采摘:高档茶以一芽一叶为主,一般以一芽二叶为主,最低采摘要求为一芽三叶

特色:条索紧秀,锋苗好,色泽乌黑泛灰光,内质香气浓郁高长,似蜜糖香,又蕴藏有兰花香,汤色红艳,滋味醇厚,回味隽永,叶底嫩软红亮。国外把“祁红”、印度大吉岭红茶、斯里兰卡乌伐的季节茶,并列为世界公认的三大高香茶。

近代最成功的创新

产地:云南凤庆等地

历史:云南是世界茶叶发源地,然而云南红茶的生产历史仅有70多年。年,为了开辟西南茶区,提高中国红茶在世界上的地位,中国茶叶公司与富滇新银行合资,于当年12月成立“云南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任命冯绍裘为顺宁(今凤庆)茶厂厂长。冯绍裘于年试制成功滇红工夫。第一批茶销往英国,以每磅便士的最高价格售出,因其“祁门红茶之香气,印锡红茶之色泽”而一举成名。后因战事连连,被迫中断生产。直至50年代才又开始发展。

品种:云南大叶种

特色:外形条索紧结,肥硕壮实,干茶金毫特显,汤色红艳明亮,香气鲜郁高长,滋味浓厚鲜爽,富有刺激性,叶底红匀嫩亮,独具一格。高档滇红,茶汤与茶杯接触处常显金圈。

与世博会同龄

产地:福建省福安、拓荣、寿宁、周宁、霞浦及屏南北部等地

历史:创制于清朝咸丰年间,福安境内白云山麓的坦洋村。相传咸丰、同治年间,有村民胡福四者,试制红茶成功,经广州运销西欧,很受欢迎,此后众多茶商纷纷效仿,坦洋工夫声名鹊起,并一直以外销为主。年,坦洋工夫与贵州茅台酒共夺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

品种:早期是当地菜茶,90年代开始研发用黄观音、金观音等生产花香型坦洋工夫,及菜茶与新品种的拼配。

特色:外形细长匀整,带白毫,色泽乌黑有光,内质香味清鲜甜和。汤鲜艳呈金黄色,叶底红匀光滑。

从“贵族化”到“疗效化”

产地:江西省修水县,其次为武宁、铜鼓县。因修水、武宁古属义宁州,简称宁红。

历史:修水产茶历史悠久,红茶生产始于道光初年。最盛时期,输出量达吨,畅销欧洲,成为中国名茶之一。光绪年间,罗坤化在漫江杜市开设“厚生隆”茶庄时,生产“太子茶”箱,售给俄国茶商,每箱售价高达两白银。俄商曾馈送“茶盖中华,价甲天下”的匾额。在罗氏家谱中,记载了俄国太子游历来华,在武汉品尝宁红,给予极高评价和高价购买的历史。

品种:原产的宁州种,为中叶类灌木

特色:外形条索紧结圆直,锋苗挺拔,略显红筋,色乌略红,光润;内质香高持久似祁红,滋味醇厚甜和,汤色红亮,叶底红匀。

宁红除散条形茶外,还有一种捆扎茶-龙须茶。该茶创制于清道光初年,以往每年要在出口的第一批优质宁红茶箱里,每箱箱面上放5-24个龙须茶盖面,作为彩头和标记,后因其独特性而广受欢迎。冲泡时宛如一朵鲜艳的菊花,若沉若浮,故有“杯底菊花掌上枪”之称。

宁红曾一度以“减肥茶”闻名,虽一时销售骤增,在文化内涵和普及消费上却造成极大的负作用。当引以为戒!

红唇舌底梅花香

产地:浙江省杭州市西南郊的周浦乡的灵山一带

历史:九曲红梅原为产于福建武夷山九曲的细条形红茶,太平天国期间,福建武夷山农民纷纷向浙北迁徙,部分落户在杭州市郊周浦。年的清明时节,茶农沈仁春选取18棵最好的茶树,采摘了一批又小又嫩的清明头茶,制成两斤左右上好的九曲红梅,参加西湖博览会的评比,一举夺冠,自此扬名。“白玉杯中玛瑙色,红唇舌底梅花香。”这句诗是律宗十一祖弘一法师咏“九曲红梅”的佳句。可惜在西湖龙井的盛名下,九曲红梅始终未能获得足够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1560.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