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的旺季开门红,对客户有哪些好处今年的

每年的1月到3月,是银行人最忙的时候,这段时间被称为旺季营销或者是开门红,因为农历的新年就在这个阶段,对中国人来说,什么事也没有过年大。这三个月的时间里,各个银行都是秣兵历马,使出浑身解数挖客户抢资源,有的银行恨不得把一年60%的费用和资源都堆到这三个月里。对投资者来说,这也是个绝佳的投资好机会。就在上个月,浙江一个城市商业银行还出现了存款送猪肉的活动,杭州某银行给客户发短信免费磨菜刀,这场面想想都让人惊愕,不过这都是噱头,有经验的投资者都知道,每到过年,银行会推出一系列收益高的好产品来吸引客户。不过到了年,很多人突然不习惯了,说好的高收益理财呢?也就比平时多了0.1%,真是空喜一场。12月底,共有4款在售银行理财收益率超过5%,华融湘江银行以6%荣登第一名宝座,其次是桂林银行、葫芦岛银行和盛京银行,收益5%。其余的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收益率普遍在4.5%以下。作为传统的理财强势银行,兴业银行的新客理财也只有4.3%,而六大国有银行的收益率普遍在4%左右,建行乾元-私享4.03%的预期收益率,不但要求10万元起步,风险警示上竟然还是三盏灯的中等风险,而平时银行发行的理财多半是二级风险以下的。今年的旺季营销多少有点光打雷不下雨的感觉,银行热闹了半天,老百姓期待的“好产品”却不怎么多,这种局面其实也不能怪银行,在监管层铁腕治理,市场违约高涨的情况下,收益率不降已经是万幸的事了。总结了以下,今年的旺季营销会出现以下特点1.活动以存款类为主,且额度有限观察了几大银行的活动,年末厅堂小黑板上的广告主要还是两个产品:大额存单和结构性存款。年前部分银行的大额存单出现了额度不足的情况,春节期间及时得到了补货,也算是给储户一个交代。结构性存款作为一款保本的产品,成为理财去刚兑之后的重要产品。但是很少见有银行还主动拿预期收益高的理财来吸引客户,一方面是根据监管的要求,很多银行在整改理财资金运作模式,另一方面银行也不愿意再用隐形刚兑来留住客户,反正是要整改的,干嘛要当鸵鸟呢。2.产品期限普遍变长且不说大额存单一般要存3年,即便是之前的银行理财,有的银行甚至发行了2年期限的,目前低于90天的以结构性存款为主,比如交通银行的鲨鱼鳍系列,就是很不错的产品。今年的旺季营销怎么把握?今年的旺季营销伴随着“失望”而来,但是机会就藏在这种不是机会的机会。因为过了旺季,大家才能体会到什么是寒冬。就像年资管新规刚颁布的时候,我们对客户讲要买长期的产品,锁定收益率,但很多人对4.7%的产品不屑一顾,而现在4.7%的理财已经快成大熊猫了,明年成为恐龙也不是危言耸听,中国改革开放后狂奔突袭了40年,速度也该慢下来了,如果觉得我们的收益率低,不妨看看欧洲日本和美国。所以我认为今年银行的旺季营销仍然是个机会,三个建议第一、锁定长期收益。这句话不知道给客户啰嗦了多少遍,但今年还是要接着说,只要钱不是着急用,能存3年期就存大额存单。就像今年有客户过来取15年存的5年定期,5.25%的年华收益率,没有哪一天是空的,收益率又秒杀理财,何不悠哉?现在存长期,3年后同样是这种感觉。第二、如果不能存长期,把握现有的理财。有的客户真的是没法存太久,或者就是莫名地拒绝定期,哪怕知道以后利率会降。那这类客户我建议就不要挑肥拣瘦了,今年旺季银行做的活动就是机会,现在觉得收益低,等更低的出来就不觉得了。第三、搭配基金。大额存单和结构性存款解决中长期的问题,银行理财可以让流动性比较充裕,而基金是属于打辅助的,可以有各种角色。现在大盘基本站稳了点,那有人会说,现在买基金会不会高了点?对,点数是不算低。但是从跌到的时候你敢买吗?同样的不敢,没人知道底在哪,也没人知道顶在哪。李嘉诚说,做生意不能赚最后一个铜板,做投资也是这样的一个道理。一年有四季,春华夏绚秋实冬藏。其实投资也要遵循这个规律,所谓顺势而为方得始终。相比于之前火爆的理财市场,现在可以说逐步走入寒冬,我们要做的就是稳住心态,保守实力,而基金就是适合蛰伏的特性。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8892.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