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韭菜”一词延伸到现在是“骗”的意思。
大骗犯法,小骗失德。很多人就是利用了法律的漏洞,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在我们生活中的商家那都是老人精了,双11的产品大部分都比平时要贵很多?专门坑那些以为双11东西会便宜的人,年年都上当,当当不一样!建议大家想买什么东西平时买惠更便宜!不要等双11了又被割韭菜了!
价格猫腻
很多商家都是双11来临之前,提前20天把价格调高了,让你双11买到比平时更贵的产品,一年一次,狠狠的坑顾客,宰顾客!双11消费者都想借此机会买到便宜货,却中了某些“黑心”商家的圈套,即先提高价格在大打折扣促销。有些比平时的还贵,翻了个2倍价格,真坑,因为这个活动,搞得快递涨价,涨了几倍,真是郁闷透了。
举例:大家看下图对比,阿里大药房这款米诺地尔,平时价格是元1盒,双十一价格变成了元1盒!
平时价格元
双11价格元
Realme这款手机,平时价格是元,而双十一的价格是元,足足比平时贵了元!
双11比平时贵了元“双11”临近,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各大电商平台也在为“双11”加温预热。然而,通过对各大电商平台的调查,我发现“双11”未必是全年中网购最便宜的时段,通过各种价格猫腻和标价手段,许多产品优惠后的售价甚至比平时还高。
“双11”来了,它早已不是一家电商的狂欢,国内各大电商平台都在集体开展促销暖场活动。但满心欢喜的消费者却在“双11”的期待中发现了一些“秘密”。
一位消费者反映称,他在一家主力电商平台此前购买的一款德国WOLL品牌铁锅,在“双11”促销暖场活动中却价格大涨。“同款品牌铁锅1月促销价为元,‘双11’这一全年电商最大促销节日里,该款锅的价格却攀升至元。”
在比价网站西贴网上,我通过比较也发现,不少电商平台上的商品价格都出现在临时调高价格的现象。以一款广合奶油曲奇克商品为例,10月26日的售价为25.8元,10月28日价格为32.8元,10月31日价格则调高到历史最高价50元。
在几个电商平台之间,通过价格比较也很容易发现虚假折扣的问题。例如:鲁花菜籽油2L装在一网购商城上的价格为76.9元,享受两件5折优惠,折后价为38.45元;但该规格商品在另外两家电商平台的标价仅39.9元。也就是说,两件5折促销,仅相当于其他平台的9.6折,且其他平台只需购买单件。
除了食用油外,包括卫生巾、燕麦片、亚麻籽油等多种生活用品、食品都不难发现类似情况。如高洁丝经典系列mm8片的商品,在一家平台的售价为10.9元,另一平台则售价6.9元;桂格即食燕麦片克/袋售价28元,另两家电商平台的价格均低于该价格一半左右。“5折优惠”的字眼让不少消费者动心,却未真正享受到5折的效果。
关于双11有哪些割韭菜套路?我经历过的,有以下这些。
1.付定金。预付的定金,在你不购买该商品时不退回。因为大多数双11的主力人群,还是年轻人,年轻人经济能力有限,预算有限。这批年轻人。让年轻人开通一些相关的借款工具来让他们定向消费。从而让这些年轻人的定金不白白流失。
2.分享获得优惠卷套路。他让想购买该商品的人去分享他的店铺。达到了免费宣传的效果。这个人的分享,也会让越来越多的人被称为割韭菜的对象。这就让他的韭菜越来越多。
3.有很大部分店铺。都是在调高价格的基础上来进行双11优惠。有的店铺甚至双11的价格还比平时高很多。这也让很多人成为了韭菜。
4.还有很大一部分商家。在双11这天清理自己剩下的库存。来进行,资金的周转。他这样虽然消费者也省了很多的钱。但这都是消费者贪图便宜的心理下的情况。这一部分鞋或者是东西。就是设计有缺陷,要么就是产品质量本身有问题。这也让一大批人成为了韭菜。
5.像天猫,京东唯品会这样的平台。有的平台还会让你开通会员。打折活动。11活动更加的诱人。但其实大部分商家的标价根本没有那么高。而是他们的会员制度。也是让一些小白成为了割韭菜的对象。
6.还有天猫,京东唯品会等平台。会打着绝对正品这样的保证来贩卖商品。比正规平台贵出了多的价格。这也是常用的割韭菜套路。不是说这些商品有问题。而是说她比正规的渠道贵了很多。
以上这些就是双11常见的割韭菜套路。希望你们擦亮眼睛。仔细甄别。
“双11”防坑攻略
双11马上到了,你准备好买买买了吗?不过有句话说得好,买的永远没有卖的精,真的是五折吗?真的便宜吗?如果双11购物价格被坑了怎么办?双11购物价格被坑怎么投诉商家?
国家发改委印发《网络交易价格举报管辖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提出如果消费者投诉电商存在价格违法行为,网购平台应该配合调查,否则将按照《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第十四条进行处理。按此规定,平台若逾期不配合调查,最高可被处以10万元罚款。
陷阱篇
-警惕以次充好陷阱
一些网络平台上存在一类炒货商家,他们的商品从价格和图片上看起来都十足高大上,但实际上却是一些残次品。如果不小心购买到这类商品,一定要及时退货,不要犹豫。
-警惕退款诈骗
很多不法商家看中抢购高峰期用户上网慢、网页打开慢、网银交易也比较迟钝的机会,借机告诉你单子出现“调单”、“卡单”等情况,并故意说没有收到款来欺诈客户。
法规维权篇
-法规依据:《关于规范网络零售价格行为的提醒书》标明的重点防范价格违法行为:虚构原价,不是本次促销活动前七日内最低交易价格;使用“仅限今日”、“今日特惠”、“明天涨价”等不实语言或者其他带有欺骗性、误导性的语言、文字、图片等标价。
-维权途径:消费者可向网络交易平台提供假冒伪劣产品照片、聊天记录、交易记录等,进行投诉或举报;一旦遇到网购诈骗,消费者可向公安局网监处报案,或电话报警;消费者也可向消协投诉。
-维权注意事项:消费者网购时可通过聊天工具获取卖家的真实身份、地址等信息。聊天记录、包裹的发货单等都可作为销售凭证,要注意保存。一旦商品出现毁损,买家可通过网络交易平台索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