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严厉打击电信诈骗犯罪,遏制案件高发势头,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财产安全,降低群众被骗的机率,维护社会治安大局稳定,现警方收集整理比较容易使群众受骗的五大类18个诈骗类型给广大市民学习,提高认识,防止不小心上当受骗。当你一旦被骗,请保持冷静,及时报警。
一、冒充公检法诈骗
骗招1、洗钱诈骗
骗子会利用公、检、法等机构人员名义打电话给当事人说:“您的账号涉嫌洗钱,为了查案要冻结您名下银行卡资金”。当事人听后往往会很着急,电话那头的骗子就会给出主意。提出为了确保您的资金安全,可以将银行卡中的资金转入由他们提供的银行账户,但前提是被害人必须对此保密,同时不能跟别人讲,更不能告诉银行工作人员。这样,粗心的当事人就会中了骗子的圈套继而把钱转入骗子的帐户中被骗钱财。
公、检、法机构不会设置保护帐户转移当事人资金的,办案中查封扣押都会有正式法律文书,并由合法执法人员执行,不会在电话要求当事人随意转帐。
骗招2、社保卡诈骗
社保卡欠费诈骗中,嫌疑人多冒充公、检、法等机构,谎称事主“医院开过大量的处方药或大量涉毒药品”、“医保卡购买了价值上万元的违禁药品”等谎言,进而要求事主转账汇款;或者假借通知领取社保补贴。骗子一般使用短信等方式向事主发送虚假信息,要求事主回拨短信中提到的电话号码,再让事主按照对方提示在ATM机上使用进行操作,完成转账汇款。
此类案件目前大部分受害者集中在刚刚退休、对社保卡使用不是很熟悉的人群。如遇到类似情况请及时到社保机构进行咨询核实。
骗招3、退税诈骗
骗子会冒充国家税务局人员,拨打受害人电话谎称税款降低而向受害人退款,能准确说出受害人的车辆或其他个人信息,让受害人信以为真,要求受害人赶快携带银行卡到ATM自动取款机转账取回退款。当您在柜员机操作时,实际上是转走了您自己的钱。
如果您接到有人打电话向您声称退税这等好事的,请不要相信这类谎言,您可以向税务部门进行查询核对相关情况。不要按其指示进行何任操作,不要提供您的银行帐户及密码,必要时及时报警。
二、“猜猜我是谁”诈骗
骗招4、冒充亲朋好友等熟人
骗子打通您的移动电话或座机让您猜他是谁。骗子往往会问:“您不记得我是谁了”之类的话让您猜,您随便说出一个人名字,这时,对方则顺势而下就说你答对,而您便理所当然地认为他就是您的那位朋友,因此没了防备。继而骗子就会以熟人的名义向您提出借钱或出意外急需用钱的各种诉求,骗取您的钱财。
骗子的招数并不高明,很多情况下,是被骗人在通话中说出了情况,被对方利用。所以,接到这样类似不自报家门的电话,说话要谨慎。请不要跟他玩捉迷藏,直接问他是谁,如果是您的好友,简单核对一下就清楚了,您的朋友也不会责怪的,但却防止上当受骗。
骗招5、冒充房东
骗子通过群发一条内容如下的信息:您好,我是房东!我现在在外地,麻烦您把这次房租交到我爱人工行上(XXX孙XX)。这样的短信是群发的,看您是否上当。
在此提醒那些租房的朋友,月前月尾收房租的时间,一定要注意这种类似的短信,以防短信诈骗哦!汇款前一定打个电话给房东确认哦。租房时也要了解房东姓名等信息资料,以防上当受骗。
骗招6、冒充领导、上司诈骗
骗子有时会打着上级领导(上司)身边工作人员的旗号、要求您帮忙处理个人事务的电话。
对这类电话,请多长一个心眼,对一个不认识的人提出借款或购买东西涉及金钱诉求的时候,要警慎对待,待弄清核实该人身份后再帮忙也不迟。
三、冒充银行、客服诈骗
骗招7、贷款诈骗
利用手机群发短信、在报纸打小广告等途径发布可以提供低息、无抵押贷款等信息,并留下联系方式。受害人在急需贷款与其主动联系后,犯罪嫌疑人往往要求当事人向指定账户汇入“手续费”、“好处费”、“验资款”、“保证金”、“利息”等借口为理,诈骗钱财;有的会让您到银行开设新帐户存入一定量的保证金,在开户同时开通手机银行,而手机银行留的是骗子的电话号码,这样受害人一旦开户后,骗子就会把您的钱转走。
骗子受利用受害人急需用钱的心态,层层设置圈套,当您受理这类信息一般不要理会,一旦发现被骗请及时停止操作,减少损失,并同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骗招8、网银升级诈骗
骗子会利用“××银行E令卡过期”、网银升级、信用卡升级、网银密码升级等虚假信息实施诈骗为借口,提示升级后会便于操作群发短信给用户,诱骗受害人登录与相关银行官方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