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者讲述亦庄新城的生态变化

“人类的生存能否安康持久,需要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人与人的关系,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郭耕

从年来到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北京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心工作到如今退休后依然每天坚持不懈、乐此不疲地,在北京南海子郊野公园观察、记录各类鸟类和周边自然生态变化,几十年来,科普工作者郭耕用眼睛、相机和细腻的笔触记录下了北京南郊这片区域发生的生态变化。

△郭耕与麋鹿合影。

郭耕本科学的是经济,毕业后顺理成章的成为了一名商人。年,他所在的公司跟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横向联系成立了北京濒危动物中心,一直对从事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充满向往的郭耕得知这个消息后,第一时间申请调往该中心工作。就这样,37岁的郭耕来到北京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心(又名麋鹿苑),开始从事动物保护工作,正式开启了他自然保护教育的科普生涯。

“那时候我们办公的地方,周边抬眼低头到处都是垃圾,沙尘、泥泞就是唯一的‘风景’。”已过花甲之年的郭耕回忆起刚到麋鹿苑工作时的场景,依然记忆深刻。“在辽、金、元、明、清时期,这里应该是各种禽鸟朝飞夕落,黄羊、麋鹿、狐狸、野兔成群结队的样子。但是因为要支撑城市建设,周边被挖沙取土、烧砖盖房、各种城市垃圾填埋。”但让郭耕没想到的是,经过改造、修缮,年,“消亡覆灭”的南海子迎来了华丽转身。当年9月26日,南海子公园一期正式开门迎客,“在亩的土地上,48万株树木郁郁葱葱,40公顷的湖面上波光闪闪,野兔、天鹅、白鹳等几十种野生动物纷纷前来安家,想要了解的很多物种不用出区就能见到了”。

△黑天鹅。

后来的变化可谓日新月异。随着一期、二期相继复建、开门迎客,如今的北京南海子郊野公园,碧波荡漾、芳草萋萋,麋鹿成群、珍稀遍地,经过多年建设发展,不仅成为北京城南的“天然氧吧”,让郭耕出门就能看景,精野结合、荒野式的管理模式,随处可见的牙獐、豚鹿、梅花鹿、绿头鸭、灰椋鸟等珍稀动物,更让周边居民深深感受到了生态升级后直线上升的幸福和获得感。

随着北京南海子郊野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不断优化,郭耕说道,有一天早上醒来后听见外面早已是燕语莺声,他扛起望远镜就往外走,走着走着,突然看到一只野兔。他立马停下脚步,屏住呼吸一动不动站在那里。只见野兔蹑手蹑脚地前进,几乎快蹿到他的脚背上,然后慢慢地走了。“我当时感到太幸福了,我想把麋鹿苑变成不关养动物的动物园!”郭耕这样说着,也这样努力着。如今在麋鹿苑,动物们才是这里的主人,孔雀、狍子在苑内大摇大摆地走着,麋鹿成群结队奔跑于湿地间,“落霞与孤鹜齐飞”的景象日日上演。

△与人和谐共处的孔雀。

△“梳着小辫儿”的苍鹭。

悠哉悠哉的斑嘴鸭、与人和谐共处的孔雀、“威风凛凛”的成年麋鹿、开心互动的“少男少女”麋鹿、东张西望的珠颈斑鸠、扶摇直上的白枕鹤、漫天雪花中的大鸨、“屋顶上的雄鹰”红隼、“梳着小辫儿”的苍鹭、“又白又机灵”的白鹡鸰、海子之畔的金眶鸻、“浓墨重彩”的北红尾鸲、“跟风比心”的鸿雁……现如今,不管是天上飞的、水里游的,还是地上跑的,在郭耕的镜头下,他都在用他独特的“郭氏拍摄法”,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地记录和展现着亦庄新城珍稀满世界的景象。

△拍摄中的郭耕。

从年调入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起,几十年来,郭耕除了研究麋鹿并进行科普,最大的爱好就是观鸟。现在的他,经常每天一早六点就来到千亩的园区观察各种鸟类,乐此不疲。

△鸿雁和黑翅长脚鹬。

△灰鹤。

“南海子的鸟种类繁多,四季不同,所以我每天忙得不亦乐乎,并自得其乐。仅年,他在南海子郊野公园考察到的鸟类就有小??,凤头??,苍鹭,夜鹭,东方白鹳,鸿雁,小天鹅,绿头鸭,斑嘴鸭,普通秋沙鸭,红隼,黑水鸡,白骨顶,灰斑鸠,珠颈斑鸠,戴胜,灰头绿啄木鸟,大斑啄木鸟,红尾伯劳,灰喜鹊,喜鹊,大嘴乌鸦,小嘴乌鸦,达乌里寒鸦,红尾鸫,棕头鸦雀,大山雀,沼泽山雀,银喉长尾山雀,树麻雀,燕雀,金翅雀,白头鹎,八哥,乌鸫,八哥,乌鸫,黄喉鹀等近百种。有幸成为南海子变迁的目击者和推动者,希望有更多人能和我一起,拿起相机、手机,记录这里生物多样性的蝶变,增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责任感,一起见证、建设万物和谐共生的美丽北京以及宜业宜居的亦庄新城。”郭耕说。

记者:刘娜

摄影:郭耕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1550.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